2023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也是民革成立75周年☝️。4月底,民革上海市委会召开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暨民革成立75周年座谈会。号召组织学习座谈会之精神、走访革命前辈纪念地、重温“五一口号”的宣言🗺🧑🏿🔧。为响应市委、区委及学校号召✊🏻,贯彻落实会议精神,5月26日👊🏽,八支部成员在民革静安前区委主委蔡峥老师带领下,前往浙江临安考察。走访《民族日报》社旧址🙍♀️,行走绿水青山,凭吊抗日前辈。
27日一早🚶🏻♀️➡️🌥,八支部一行便前往临安市於潜镇鹤村的《民族日报》纪念馆进行考察学习⚀。《民族日报》是与《新华日报》和《救亡日报》一样具有一定影响的宣传抗日报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救亡而呐喊👩🏼💼。
纪念馆是在原旧址建成👊🥙。《民族日报》旧址为晚清时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报头四字乃集孙中山先生遗墨而成🧏🏿。《民族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抗日宣传阵地。成为当时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专业讲解员带领我们走进纪念馆🔙,馆分前后两进,只见正大门厅上写有“《民族日报》社旧址”,门厅的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天目颂》、《在天目山上》两首歌曲🧑🏼🍼。大门两边存放着当年印刷时用过的圆墨台和四开印刷机🚫,后厅中央安放着《民族日报》创始人之一——王闻识烈士雕像🔧。厅两旁的梁柱上张贴着红纸墨字对联,“砌下蘭枝承晓露🧘🏿,堦前桂树被和风”📀。
据讲解员介绍,《民族日报》从创刊到休刊🧑🏽🏭,前后不到七年,而和日寇🔙、汪伪汉奸及国民党投降势力斗争最激烈、最残酷的五年是在鹤村渡过。其中有十二名中共地下党员和抗日新闻工作者惨遭屠杀👩🏼🔬,喋血报坛🖇🤼♀️!八支部成员一边细看《民族日报》创刊时的板式及当时的抗日新闻,一边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既增进对于那个时期抗日形势的真切了解,更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和气愤。《民族日报》当时为抗日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输送了“纸弹”😳,也为沦陷区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先辈们为抗日救国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除《民族日报》社旧址🏊🏽♂️,八支部成员还走访了“杭餘县抗日联合中学旧址”👩🏻🚒、太湖源镇“彩色竹世界”观赏竹种文化园、南苕溪之滨有着华东地区最美千年古村落之称的指南村✌🏼👩👦、被临安居民称为“人民公园”的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行走临安碧水青山之间🧏🏼♀️,触目皆是风景油画📠,在一处处新建的农家乐的庭院楼阁间📔,赏花、观竹、听涛、探幽,倍感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喜人,倍感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生活而英勇牺牲。我们今天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为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